学院开展校友返校日活动暨校外班导师聘任仪式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0-29浏览次数:12

为迎接校友返校,搭建校友与母校、学院间的情感联结平台,展现学前教育学院“慈幼、善育、传承、创新”的育人特色,10月25日,学院在陶行知雕像旁开展“童心未泯,指尖智慧”主题校友打卡活动,与各届返校校友共忆校园时光、共话成长点滴。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校友会副会长蒋明军,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校友会秘书长陈燕莅临学院活动现场,与返校校友亲切交流,传递母校对校友的牵挂与祝福,让校友感受到家的温暖。




随着返校人流增多,迎来校友打卡集章高潮。面对前来参与的校友,志愿者们热情接待,耐心讲解并引导校友们“拼校徽、扎气球、扭彩棒”。



五颜六色的扭扭棒在校友手中翻飞,转眼间化作小巧的花朵、可爱的动物造型,每一件手工制品都承载着童年的纯粹与创意;拼图拼校徽环节里,校友们三五成群,凝神聚力拼接碎片,当熟悉的校徽完整呈现,往昔在校园里的求学时光也随之浮现;扎气球专区前笑语盈盈,校友们将气球扎成形态各异的作品,并纷纷合影留念。



指尖拾童趣,岁月忆师恩。这场充满童心的返校之约,不仅让校友们重温了求学时光的美好,更凝聚了学前学子的初心与力量。

下午,为充分发挥校友以及合作单位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优势和榜样作用,加强学院与幼儿园一线的紧密联系,学院在徐汇校区东二党建活动室举行校外班导师聘任仪式。学院党委书记杨成龙,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泽龙,学院学工办主任严雅琴,学院校友理事以及学院辅导员和本研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周泽龙首先对校外班导师的实施办法进行了介绍,校外班导师侧重学前工作场景的业务指导和专业成长,更注重发挥校友以及合作单位人员的资源和优势,打破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求职的信息差壁垒,推动学校学习和职场就业的无缝对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党委书记杨成龙聘任学院校友理事傅毅、朱超波、施晶、褚天舒、戚竞元担任学院首期校外班导师。

在讲座交流环节,傅毅就“幼儿园男老师的职业发展”主题展开,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扎实基础,不断摸索;朱超波围绕“幼儿园的工作类型和责任”展开,建议同学们“扎实基础——打磨专业——承担任务”。施晶就“幼儿园托育现状及发展”为主题开展讲座,希望同学们坚持专业,坚持积累,打牢基础,做好“输出”和“转化”;褚天舒就“幼儿园家校沟通”主题展开,告诉同学们要“心有温度,言有分寸”,实现从“老师”到“教育合伙人”的转变;戚竟元就“尊重儿童信任儿童”为主题展开分享,强调信任不是一刀切的期待,而是等待花开的包容。



在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就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师幼互动等问题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25级学前教育5班的徐思懿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分享了自己在专业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感受,表达了对校外班导师制度的感谢。



最后,杨成龙做总结。他谈到学院聘任优秀校友担任校外班导师既是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的创新,更是育人体系的关键一环,可搭建“课堂-职场”“成长-成才”“学校-社会”三座桥梁,学院、学工团队、学生需主动向校友请教,做好服务和组织工作,共同将其打造为有温度、深度、实效的育人品牌。



学院首期校外班导师的聘任为学前学子畅通“职前-职后”学习发展通道开辟了机遇,未来,学院将持续探索人才培养新思路新途径,搭建校友与学院沟通的充分平台,加强校友与在校学子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校外班导师的育人实效。





(撰稿:孙佳欣、王欣怡 摄影:卞文倩)